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9-19 21:14 |
---|
签到天数: 75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管理员
- 积分
- 1312455
|
课程概述: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的对象可以从单质到复杂的混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样品量从100克以上至毫克以下。分析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资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分析化学》课程已开设40余年,该课程1980年代以前为全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校围绕该课程在1980年代初设立了岩石矿物分析专业,后来发展到应用化学专业。该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3月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前3期累计学习者达超过12000人,目前开设到第4期。课程教学团队由帅琴教授领衔,课程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成员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都在分析化学方向上有长期的科研经验。课程组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实施了教育部“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系列改革和实践。
本课程以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六版(上)为教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以及分光光度法等。课程致力于传授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严格的“量”的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严格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预备知识: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
参考资料:
教材:
1.分析化学(第五版 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分析化学(第六版 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资料:
1.分析化学(第六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3.分析化学(第五版 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21世纪的分析化学,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5.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彭崇慧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Revised edition),Daniel C. Harris,W.H Freeman and Company,2010。
7.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8th Edition),Douglas A. Skoog,Brooks Cole,2003。
8.分析化学辅导与习题详解,赵中一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9.分析化学习题详解,赵中一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0.分析化学实验,李季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1.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分析化学中的络合作用,林邦(著),戴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3.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 (Sixteenth Edition),James G. Speight,McGraw-Hill,2004。
14.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分析化学手册编委会,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15.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1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课程目录:
001-1.1教材与参考文献.mp4
002-1.2 分析化学的定义.mp4
003-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mp4
004-1.4 分析化学的作用.mp4
005-1.5 分析化学与农业生产.mp4
006-1.6 分析化学与矿产资源勘查利用.mp4
007-1.7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mp4
008-1.8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mp4
009-1.9 分析化学的过程.mp4
010-1.10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mp4
011-1.11 滴定分析法概述.mp4
012-1.1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mp4
013-1.1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mp4
014-1.14 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及玻璃器皿正确使用.mp4
015-1.15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mp4
016-2.1 固体试样采集和采样单元数.mp4
017-2.2 液体试样的采集.mp4
018-2.3 液体试样的保存.mp4
019-2.4 气体试样、生物试样的采集.mp4
020-2.5 固体试样的制备.mp4
021-2.6 最低可靠质量.mp4
022-2.7 试样分解的要求和常用方法.mp4
023-2.8 试样的分解-溶解法.mp4
024-2.9 试样的分解-熔融法.mp4
025-3.1 误差与数据处理概述.mp4
026-3.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mp4
027-3.3 分析化学中的偏差.mp4
028-3.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mp4
029-3.5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mp4
030-3.6 过失.mp4
031-3.7 分析误差的小结.mp4
032-3.8 误差的传递和类型.mp4
033-3.9 系统误差的传递.mp4
034-3.10 随机误差、极差的传递.mp4
035-3.11 误差传递例题.mp4
036-3.12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mp4
037-3.13 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mp4
038-3.14 有关误差和有效数字的例题.mp4
039-3.15 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mp4
040-3.16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mp4
041-3.17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mp4
042-3.18 总体平均值的估算.mp4
043-3.19 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曲线.mp4
044-3.20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mp4
045-3.21 显著性检验 - t 检验.mp4
046-3.22 显著性检验 - F 检验.mp4
047-3.23 可疑值的取舍.mp4
048-3.24 回归分析法.mp4
049-3.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mp4
050-3.26 第二章和第三章练习.mp4
051-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mp4
052-4.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mp4
053-4.3 标准方法.mp4
054-4.4 标准物质.mp4
055-4.5 不确定度和溯源性.mp4
056-5.1 酸碱的定义、活度和活度系数.mp4
057-5.2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反应.mp4
058-5.3 酸碱平衡.mp4
059-5.4 物料平衡.mp4
060-5.5 电荷平衡.mp4
061-5.6 质子平衡.mp4
062-5.7 分布分数.mp4
063-5.8 强酸(强碱)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mp4
064-5.9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例题.mp4
065-5.10 二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mp4
066-5.11 混合溶液中 pH 的计算.mp4
067-5.12 溶液中 pH 的计算小结.mp4
068-5.13 两性物质溶液 pH 的计算.mp4
069-5.14 酸碱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mp4
070-5.15 酸碱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例题.mp4
071-5.16 缓冲容量.mp4
072-5.17 标准 pH 缓冲溶液及选择缓冲溶液的原则.mp4
073-5.18 酸碱指示剂.mp4
074-5.19 混合指示剂.mp4
075-5.20 酸碱滴定原理.mp4
076-5.21 弱酸(碱)、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原理.mp4
077-5.22 酸碱滴定原理小结.mp4
078-5.23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mp4
079-5.2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mp4
080-5.25 习题 质子条件式、pH值计算、酸碱滴定终点误差.mp4
081-5.26 实验1 酸碱滴定-盐酸溶液的标定.mp4
082-5.27 实验2 酸碱滴定-混合碱的测定.mp4
083-5.28 实验3 酸碱滴定-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mp4
084-6.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mp4
085-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mp4
086-6.3 络合剂的副反应系数.mp4
087-6.4 金属离子和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mp4
088-6.5 条件稳定常数.mp4
089-6.6 络合滴定曲线.mp4
090-6.7 金属离子指示剂.mp4
091-6.8 金属离子指示剂和终点误差.mp4
092-6.9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mp4
093-6.10 习题 络合滴定中允许最低 pH 值、终点误差.mp4
094-6.11 实验1 络合滴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mp4
095-6.12 实验2 络合滴定-天然水的硬度测定.mp4
096-7.1 氧化还原平衡概述.mp4
097-7.2 条件电势.mp4
098-7.3 条件电势的计算.mp4
099-7.4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mp4
100-7.5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mp4
101-7.6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mp4
102-7.7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mp4
103-7.8 高锰酸钾法的特点.mp4
104-7.9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mp4
105-7.10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钙和二氧化锰.mp4
106-7.11 高锰酸钾法测定有机化合物.mp4
107-7.12 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CODMn.mp4
108-7.13 重铬酸钾法.mp4
109-7.14 碘量法的特点.mp4
110-7.15 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碘单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mp4
111-7.16 碘量法的应用.mp4
112-7.17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mp4
113-7.18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堂练习.mp4
114-7.19 实验1 氧化还原滴定-药片中维C的含量测定.mp4
115-8.1 沉淀滴定法概述.mp4
116-8.2 沉淀滴定曲线.mp4
117-8.3 氯化银沉淀的表面吸附、银量法概述.mp4
118-8.4 莫尔法.mp4
119-8.5 佛尔哈德法.mp4
120-8.6法扬司法.mp4
121-8.7 沉淀滴定法课堂练习.mp4
122-8.8 滴定分析小结.mp4
123-9.1 重量分析法概述.mp4
124-9.2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基本过程、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mp4
125-9.3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mp4
126-9.4 溶解度.mp4
127-9.5 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mp4
128-9.6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关系.mp4
129-9.7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mp4
130-9.8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mp4
131-9.9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mp4
132-9.10 相对过饱和度对晶核数目和聚集速度的影响.mp4
133-9.11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表面吸附、混晶或固溶体.mp4
134-9.12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吸留和包夹、后沉淀.mp4
135-9.1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mp4
136-9.14 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mp4
137-9.15 均匀沉淀法.mp4
138-9.16 有机沉淀剂.mp4
139-9.17 称量形式的获得.mp4
140-9.18 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及课堂练习.mp4
141-10.1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mp4
142-10.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mp4
143-10.3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应用.mp4
144-10.4 光吸收基本定律.mp4
145-10.5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构造.mp4
146-10.6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标准曲线绘制.mp4
147-10.7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测定波长选择.mp4
148-10.8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误差控制.mp4
149-10.9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mp4
150-10.10 显色反应的条件选择.mp4
151-10.11 其他吸光光度法.mp4
152-11.1 概述.mp4
153-11.2 分离富集的定义及应用.mp4
154-11.3 回收率的定义与计算.mp4
155-11.4 气态分离法.mp4
156-11.5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mp4
157-11.6 痕量组分的富集与共沉淀分离.mp4
158-11.7 萃取分离基本原理.mp4
159-11.8 一次萃取与多次萃取的萃取率比较.mp4
160-11.9 重要的萃取体系.mp4
161-11.10 萃取方式及萃取过程.mp4
162-11.11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mp4
163-11.12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类型.mp4
164-11.13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与离子交换操作.mp4
165-11.14 色谱分离法.mp4
166-11.15 电分离法.mp4
167-11.16 气浮分离法.mp4
试看地址: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zmPbgI6Pmb4jGz-Wc1AIw 密码: a93y
下载地址:
|
|